close

廣仁堂中醫診所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仁堂中醫診所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仁堂中醫診所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仁堂中醫診所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仁堂中醫診所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仁堂中醫診所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仁堂中醫診所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ERMOII548548EEMNNKOE

 

內容簡介

每天15分鐘,14天就讓大腿縫跑出來
每天15分鐘,14天打造豐翹小電臀
每天15分鐘,10天告別小腿肚
最輕鬆的瘦下半身,最全面的搜錄,最有效的見證,
讓你下半身,驚喜連連。
特別加收3分鐘見效的懶人的快速瘦腿法

  要說下半身最介意的部位,很多女性朋友都會言及臀部和大腿贅肉吧!但偏偏女性總是特別容易下半身肥胖,特別是大腿、臀部。有時穿著稍微緊的褲子,站在鏡子前面便大驚失色,驚慌的開始進行多種下半身減肥運動,結果卻不盡如意,肥胖部位紋絲不變。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人體的老化可以從下半身看出來。尤其是大腿到臀部的肌肉老化最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臀部及大腿肌肉失去緊實感,無法抗拒地心引力,而開始鬆垮下垂。事實上,如果不運動的話,這樣的老化現象可能從二十歲左右就開始出現,因此,日常生活中對大腿以及臀部的運動與保養是非常重要的。

  下半身肥胖,不僅會影響體內的血液循環的流暢,還會讓身體裡的廢物難以順利排出,因而造成身體浮腫。過多、過大的脂肪細胞還會壓迫、推擠到支撐肌膚彈力的纖維組織,使得肌膚表面出現有如橘子皮般凹凸不平的橘皮組織,十分不美觀。一般會產生「橘皮組織」的部位就是臀部跟大腿這一帶,我們只要用手大把抓起自己身上的肉,發現有皮膚上有凹凸不平的現象,這就是「橘皮組織」了。緊接著,肌膚開始變得更加鬆弛,缺乏活力與光彩,若是再不稍加留意身體保養,暗沈粗糙,缺乏潤澤的肌膚,就會出現在你的身上了。

  站在全身鏡子前,看到自己的粗狀的下半身會不禁地皺一下眉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加入我們的下半身減肥大軍吧!

  420D 睡眠燃脂美腿襪產品介紹:

  420丹尼的變針緊密針織,7階段漸進式施壓,在睡眠期間,悄悄的進行——拍、按、扭、壓、推,向上旋轉推拉提脂。

  義大利遠紅外紗線能釋放4um~14um範圍的遠紅外線,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不僅穿著時顯瘦,更能真正達到改善腿型的效果。

  高彈性萊卡材質,舒適透氣,防滑落,能防止肌肉鬆弛,改善靜脈曲張,減少脂肪酸擴散,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疲勞及浮腫。

  1.全方位瘦腿
  高筒瘦腿襪,瘦的不僅是小腿,讓完美曲線從睡覺開始。
  2.7段式壓力設計
  根據不同的部位,採用了不同的壓力釋放,以達到更好的瘦腿效果。
  3.舒適效果佳
  高彈性萊卡材質,加入義大利遠紅外紗線,穿著更舒適,燃脂更快速。

  適合人群:

  1.希望瘦腿,改善腿型者。
  2.教師、醫務人員、空服員等長期站立工作者。
  3.辦公室OL、長途旅行者、學生等長期坐姿工作者。
  4.有靜脈曲張症狀,下肢易浮腫者。
  5.長期穿高跟鞋的上班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Shopping Wang


  健身教練,營養師,曾在雜誌健康操特約板塊發表過數篇健康操系列。

目錄

作者序

Chapter 1 你也能擁有令人羨慕的「美腿」/008
一、想要擁有「美腿」,先要讀懂你的腿/010
二、看清你腿粗的情況和分類/012
三、你屬於哪一類型的腿/014
四、哪些原因讓你變成「肥肥腿」/016
五、腿要「瘦」的快,就要懂得「吃」/020
六、專瘦大小腿的12大穴位/022

Chapter 2 專瘦大腿內外側的瘦腿操:14天,就讓大腿縫跑出來/026
一、大腿內側消脂操:鍛鍊內轉肌,塑造迷人筷子腿/028
二、內側肌旋轉操:減少大腿肉,創造大腿縫/030
三、高效內側肌燃脂操:快速燃燒腿脂肪,3天縮小腿圍2cm/032
四、大腿3D雕塑操:雕塑腿部曲線,讓腿更直更修長/034
五、左右旋轉瘦腿操:軟化大腿肌肉,輕鬆擺脫大象腿/036
六、抬臀擺腿甩肉操:翹臀瘦腿,改善下半身比例/038
七、俯臥劃腿瑜珈操:減大內側贅肉,拉長腿部線條/040

Chapter 3 專瘦大腿前後側的消脂操:14天,就讓大腿圍減少5cm/042
一、交互弓步瘦腿操:專瘦前後大腿脂肪,趕走橘皮組織/044
二、弓步前傾瘦腿操:每天持續10分鐘,瘦腿提臀超輕鬆/046
三、超簡單瘦腿消脂操:睡前10分鐘,一晚減少1cm/048
四、躺著就能瘦腿:懶人必學瘦大腿運動/050
五、樹式瑜珈瘦腿操:修正腿部曲線,做個長腿美人/052
六、走路提腿緊實操:快速燃燒脂肪,緊實大腿肌肉/054
七、空中腳踏車:韓國明星最愛,10分鐘見效/056
八、快速瘦大腿按摩操:懶人的快速瘦腿法,3分鐘見效/058

Chapter 4 專瘦小腿的小腿操:14天,打造筆直纖細的小腿/060
一、蘿蔔腿矯正操:每天15分鐘,10天告別小腿肚/062
二、蘿蔔腿縮小操:踮踮腳根,讓小腿肚瘦下來/064
三、小腿肚紓壓操:放鬆小腿肌肉,遠離蘿蔔腿/066
四、O型腿矯正瘦腿操:修正臀中肌,遠離O型腿/068
五、X型腿矯正瘦腿操:修正內轉肌,遠離X型腿/070
六、小腿浮腫按摩操:3分鐘去除小腿浮腫,消除小腿疲勞/072
七、小腿燃脂按摩操:3分鐘去除小腿脂肪,瘦腿效果加倍/074
TIPS:不可忽略日常中的足部保養/076

Chapter 5 打造微笑「翹」女人/078
一、什麼樣的臀部才漂亮/080
二、你的臀部是否有下垂?/082
三、造成你臀部下垂的原因/084
四、擁有「俏臀」除了運動鍛鍊外,還要會「吃」/089
五、打造「俏臀」必須知道的「提臀」穴位/091

Chapter 6 性感翹臀雕塑操:每日1分鐘,提伸你的小PP/092
一、變式深蹲提臀操:3分鐘,臀線上升1cm/094
二、不對稱深蹲操:臀圍立刻向內縮小3cm/096
三、跨步下蹲操:提臀又瘦腿,7天搞定/098
四、倒立抬腿操:讓血液暢通,提臀加速/100
五、芭蕾壓腰提臀操:緊實臀部,打造微笑曲線/102
六、劈叉式翹臀瑜珈操:創造100分的圓翹臀型/104
七、俯臥後仰翹臀操:14天打造豐翹小電臀/106
TIPS:日常生活中的提臀表/108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1834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1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Chapter1.你也能擁有令人羨慕的「美腿」

纖細、修長、筆直的美腿是每個女人所羨慕嚮往的,俗話說:十分身材三分腿。可見,「腿」是構成人體美的重要因素之一。美腿對衡量身材的好與不好,有很大的決定作用;腿長會使人有明顯身高拉長的感覺,腿短會讓人有比例不協調,看上去也有比實際身高矮小的錯覺。由於腿的長短完全取決於遺傳的因素,因此我們無法改變,但腿的肥胖程度卻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同樣長度的一雙腿,纖細的雙腿比起「大象腿」,感覺就是會拉長許多,也更能突顯女性下半身性感的一面,尤其是女性纖細筆直的「大腿」,更能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所有女性都偏愛穿高跟鞋,無非就是希望讓自己的腿看上去更纖細、更修長。

正常人大腿長度一般為身高的1/4,大腿肚圍徑較腰圍小10cm;小腿肚圍徑較大腿圍徑小20cm。男性的大腿以粗壯、結實、棱角分明、肌肉顯著為美。女性的大腿是以肌膚白皙、細膩而富有彈性為美的象徵。然而「美腿」的定義,不僅要有均勻的對稱比例,還要有筆直的腿型,才能合乎美腿的標準,但根據資料統計,女性80%有大腿過胖,有65%小腿呈現O型或是X型腿的問題。

1.想要擁有「美腿」,先要讀懂你的腿

人類皮下脂肪組織,是以脂肪細胞為主的結締組織,我們一般正常人的身體裏,大約有150億到250億個脂肪細胞,是機體營養和能量的儲藏庫,並且對外環境有絕緣作用。脂肪細胞可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在能量代謝中起重要作用。皮下脂肪由兩種類型的脂肪構成:淺層脂肪和深層脂肪,在兩者之間由淺筋膜分開。在大腿部位,淺層脂肪和深層脂肪均存在。淺層脂肪為代謝脂肪組織,容易合成、儲存和分解,淺層脂肪的減少可以使皮膚更好的回縮,並可矯正橘皮外觀。深層脂肪組織為靜止性脂肪組織,容易合成但不容易分解,僅存在於身體的某些特定部位。一旦過多的脂肪沒有被有效分解,就會在人體的脂肪組織中囤積起來,自然而然地,體重增加,嚴重一點的,則可能造成脂肪細胞的體積被撐大,甚至是數量增多,導致肥胖越來越明顯。
 

 

 

 

... 大英博物館不一定非要親臨,但是,那裡面藏的中國文物,你一定要知道。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作者這樣描述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設有近百個展廳,囊括全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中國古代文化物證就靜靜地待在33號展廳,其面積與古埃及、希臘等最大面積展廳平起平坐...... 無論你此時是何種情緒,都請先放在一邊,專心觀賞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 青銅尊 可能來自於中國南部,湖南省 商朝,公元前13-12世紀 33號展廳 這件儀式用的青銅酒器(尊)是由兩頭公羊支撐的罈子。商朝時,雖然中國南部借鑑中國北部的青銅鑄件技術和酒器製作方法,然而,南部的裝飾形態和風格與北部迥然不同。這件寫真的酒器物件是當地品味和選擇的範例。 羊角自由彎曲的公羊比饕餮或怪物的臉部更為逼真和形象。大部分的中國古代器皿都是用公羊裝飾的。它的製作很可能是首先鑄造羊角,然後再將它插入用於鑄造器皿其餘部分的模具當中。 在中國南部,饕餮似乎不及在安陽(位於中國北部,河南省,公元前1300年左右是商朝的中心)那麼重要,也許對於饕餮的了解也不及安陽。在這件青銅尊上有一隻饕餮,它位於這件器皿的頸部下方。饕餮的眼睛和角清晰可見,但其他面部特徵只是用一些線條描繪。 ... 景泰藍瓷壇 可能來自於中國北京 明代,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 33號展廳 壇身和壇蓋有明顯的龍和御印的裝飾。 中國明代的工匠採用拜占庭工匠的景泰藍製作技巧,並於15世紀早期改進了這項技術。通過瓷壇頸部的題字,可以看出這個瓷壇是御用匠師們為宣德皇帝打造的。明代景德鎮的工匠們製作的青花瓷,其形狀和裝飾與皇家工廠出品的瓷器一模一樣。 宣德皇帝很可能下令在紫禁城內使用這種瓷壇。色彩亮麗的景泰藍瓷器在宮廷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世界上只有兩個像這樣有蓋的景泰藍瓷壇,一個在大英博物館中,另一個則是私人收藏。 景泰藍瓷器的製作耗時且費用高昂。工匠用金屬絲在青銅器皿上勾勒出矯健的龍和雲紋後,再用玻璃漿填充。用景泰藍工藝標記的六字標識,是宣德瓷器的特徵。 ... 大維德花瓶 來自中國,江西省,景德鎮 元朝,公元1351年 95號展廳 這對花瓶是現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樣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 它們是為道觀祭壇而造的,其價值在於龍紋上方、瓶頸一側的註明了日期的銘文。這也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中國最早的刻有銘文的青花瓷。 銘文記錄著,公元1351年一位來自玉山縣名叫張文進的男子將這一對花瓶和一個香爐(下落不明)贈送給位於星源(現在的婺源縣)的一間道觀。玉山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距離景德鎮東南部120公里,這對花瓶就產自玉山縣。 這段銘文證明了,早在公元1351年青花瓷就已在景德鎮生產。最初花瓶的形狀仿青銅器。在象頭形狀的瓶耳上附有瓷環。 瓷器最早於公元600年左右產自中國。這種將普通粘土巧妙地製作成精美物品的制陶術吸引了歷史各個階段的人們和全世界人們的目光。這些製作精美的瓷器在當時是為皇宮、國內市場而造,或用於出口的。中國的制陶術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這對花瓶為大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公元1892-1964年)所有。他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國瓷器私人藏品。 ... 山水畫 唐寅(公元1470-1523年)作 明朝(公元1368-1644年) 手卷,紙本水墨 這幅手卷名為《西山草堂》。它描繪了暮色朦朧中的山水風光。河岸青山連綿起伏。在畫面前方,一位學者坐在他的鄉村小屋裡,享受著鄉村隱居生活。打開手卷,可以看到更多的山水景色。將手卷展開,從左方一彎水路映入眼簾。 這幅畫有唐寅的親筆題詞。乾隆皇帝曾經也擁有過這幅畫,畫上有乾隆皇帝在公元1751年的題詞。在山水畫的下方有後來的收藏者和鑑賞家留下的11段文字,他們對畫作或畫家進行了評論。 唐寅是明朝最優秀的畫家之一。由於涉嫌被控行賄的醜聞,他沒有入朝為官,而不得不以作畫為生。他出生並生活於江南地區(中國南部),與其他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如:文徵明和祝允明,成為了親密的朋友。 ... 乾隆玉璧 來自中國 商朝,約公元前1500-1050年 33號展廳 玉璧上有乾隆皇帝的題詩。 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是古物的大收藏家。他設法獲得了許多著名的古畫、青銅製品、瓷器和玉器作為皇室收藏。他對古物收藏的喜好導致一些行家將他們珍貴的繪畫作品製作成副本,這樣他們的原作就有可能得以保存。 乾隆皇帝不僅想要擁有這些物品,他還想將自己的玉璽印在其上,或者在這些物品上題詩或批註。他經常在繪畫作品上這樣做,他還在特殊的瓷器和玉器上也刻上自己的想法。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擁有玉器最多的人。他的玉器收藏涵蓋了這種珍貴材料的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這件玉璧圓環或圓盤可以追溯至商朝(約公元前1500-1050年)。乾隆皇帝在他的題詞上說,他的詩詞構思來自於玉璧精美的形態和所用玉石的質地。 ... 玉龍 來自中國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約公元前3500年 33b號展廳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中國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然而,現在我們知道在該地區以北和以南有許多更早的文化。 大約從公元前3800年至2700年,一批現在被認為是紅山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居住在遙遠的東北部地區,即現在的遼寧省和內蒙古。他們建立了一個成熟的社會,那裡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儀式遺址。 很顯然,玉在紅山文化中有很高的價值。玉製品常常是唯一與死者的屍體合葬於墓穴中的物品。 這個時期玉的主要類型包括帶洞圓盤和蹄形物品,蹄形物品是佩戴在頭髮上的飾物。卷龍是另外一種重要形態的樣品,如今,它被稱為"豬龍",它可能源自於開口環或玨。 許多這個時期的玉製品被用作掛飾,一些玉製品似乎被用來系在衣服或身體上。 ... 漆雕盤 可能來自於中國甘肅省 明朝,公元1489年 33號展廳 這件彩飾漆雕盤的正面是一幅著名的圖畫,背面則有一首詩。 漆雕盤上描繪了在騰王閣舉辦的離別聚會的場景。騰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面朝贛江。 這場最著名的聚會舉辦於公元675年,詩人王勃(公元650-676年)參與了此次聚會。當時,王勃為來賓所作的詩集寫了一篇序言。漆雕盤的背面刻的就是這篇序言(《滕王閣序》)的一部分。 在盤子上,雲朵密布天空,眾仙鶴在空中翱翔,鳥象徵著永生。鹿也來到了畫面前方的聚會,鹿也代表著永生。在盤子的邊緣,神仙島旁水波蕩漾。房屋的支架和瓦片搭建得錯落有致。 漆雕盤的雕刻師將他的名字和雕刻日期刻於閣樓的門邊。唐朝詩人王勃(公元650-675年)的詩雕刻於盤子的背面。 儘管漆雕盤較早為人所知,但場景繪圖漆雕盤是在宋朝至明朝時(公元960-1644年)才得以完善的。這些精美的碟子常常是為皇帝訂做的,有些還作為外交禮物送給了日本。 這個漆雕盤是已知最早的有彩飾場景繪圖的漆雕盤之一。它的製作使用了紅、綠、黃和黑漆。由於雕刻師將其名字和日期刻在了閣樓的門邊使得這個漆雕盤非常的珍貴。這個時期的中國工匠通常是匿名的。該漆雕盤是刻有製作者姓名的一小部分作品中的一個。 它是用漆(紅色、綠色、黃色、黑色)和雕花木製作而成的。 ... 鳥紋抱月瓶 來自中國江西省,景德鎮 清朝,雍正年間,公元1723-1735年 95號展廳 抱月瓶的瓶身扁平、圓潤,瓶頸呈管狀,瓶耳為卷形雲朵。這種設計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與為永樂皇帝(公元1403-1424年)於景德鎮首次製作的瓷製扁壺有關,但其顏色的描繪和工藝技術是在雍正年間得以革新的。 在抱月瓶的一面,兩隻白頭翁(字面意思為白頭髮的老人)鳥站在白色和粉色花枝的枝頭。在抱月瓶的另一面,一對白色的鳥棲息在不同的開花樹上,一對蝴蝶則在藍紫色的翠菊上震動著雙翅。圖畫的細部描繪非常美妙,反映了這件物品是由宮廷委託,在景德鎮的御窯製作的。每一簇樹葉都由四種不同的綠色陰影構成,盛開花朵的陰影也勾勒得非常巧妙。 新的色彩採用了新的上色方法,包括翠菊的描繪運用了取代釉下青的青琺瑯,鳥翅的描繪運用了白琺瑯,鳥腿和鳥嘴用了深褐色。白頭翁鳥形成一幅畫謎(畫中的視覺雙關語,代表了字詞或部分字詞),寓意白頭富貴(白髮老人擁有財富和得到尊重)。 ... 唐墓葬雕塑 可能來自中國北部,河南省 唐朝,約公元728年 33號展廳 約一米高,它們是唐朝(公元618-906年)最高的著名墓葬雕塑之一。它們都來自一位重要的官員劉廷荀的墓穴。 該塑像群由兩隻巨獸(其中一隻長著人臉)、兩個兇猛的守護神(通常在寺廟入口處可以看到的守護神像)以及中間的兩名官員(一文一武)組成。武官身著綠色制服,制服上披著一件盔甲,他的帽子上有一隻猛獸。 出自同一墓群的馬、駱駝和馬夫塑像也在大英博物館中展出。它們都因出自劉廷荀的墓穴而出名。劉廷荀是一名重要的軍事指揮官,死於公元728年。 與這些塑像一同發現的牌位上,記載了他的軍事技巧和政治才能,他去世時享年72歲。 有趣的是,為了讓它們更加真實、逼真,所有的人頭和有著沖天鬚髮的巨獸的頭部包括鬚髮都沒有上釉。除此之外,塑像表面完全覆蓋著一層三彩釉。 ... 20件龍紋琉璃 來自中國山西省 明朝,公元1465-1600年 這些琉璃曾是中國北部山西省的寺廟建築屋脊上的裝飾品。它們是一組琉璃製品的一部分。建造者將它們排成兩行,一行由黃龍組成,一行由藍龍組成。如今每個檐壁上由五塊瓦片組成,上面鑄造著三爪龍,並飾有花紋,包括蓮花和牡丹。 龍是吉祥如意和皇權的象徵,但是傳統上認為它控制著供水系統。跟雨和水連在一起,龍的圖案給人一種防火的感覺。這非常重要,因為中國的建築主要是用木頭搭建的。 顏色和設計也反應了中國人對於陰陽相互調和的信仰,陰陽即事物相反的兩面,如光明和黑暗。黃色的(陽)龍朝南放置在一個屋脊上,藍色的(陰)龍則朝北放置。 20世紀早期,在中國最後一個皇朝覆滅的混亂期間,琉璃從原址移走了,最終作為壁板受到了保護。一些琉璃遺失了,一些則損壞了,造成了當時設計的小缺口。 ... 《女史箴圖》來自中國 公元6-8世紀 這幅《女史箴圖》是 公元6世紀至8世紀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 最早、最好的繪畫作品的摹本。 它闡述了張華(約公元232-300年)所作的政治諷刺作品。該諷刺作品採用說教的語調,攻擊皇后的過分舉止。故事的主角是宮廷女教師,她教導皇帝妃嬪們的行為規範。 總的說來,此圖有9段,但目前它並不完整,前兩段的畫像已經遺失了,第一段的文字也已不復存在。 顧愷之的所有原作已佚,但是他作為國畫的畫家和作家,仍然享有很高的地位。在張彥遠(約公元847年)的繪畫通史著作《歷代名畫記》中, 顧愷之的作品占了很大一部分。 顧愷之的名聲可能也藉助於他古怪的軼事。據說他有"畫絕、才絕、癡絕"之稱。 此圖是用絕妙的直線畫法完成的,是4世紀人物畫的典範。類似的插畫圖形已經在當時的墓穴里發現了。文字描述了顧愷之也採用此種繪畫風格。《女史箴圖》於1903年進入大英博物館,在此之前幾經轉手。此圖的歷史可以通過印章和題字得知。最早的印章來自弘文館——8世紀翰林院的分院。 此圖隨後成為了很多知名鑑賞家的收藏品,他們在圖上加上了自己的印章和題字,之後在乾隆皇帝(公元1736-96年)統治期間,這幅圖最終成為了皇室收藏。 ... 青銅半兩錢 來自中國 秦國,公元前3世紀 中國的圓形錢幣。 在這枚錢幣上刻有"半兩"二字,"半"在洞的右邊,"兩"在左邊。半兩意為半盎司,是錢幣的重量。 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半兩幣是強大的秦國的通用貨幣。公元前221年,秦國獲得戰爭勝利,建立了新大秦帝國。秦始皇帝是統一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也是統一貨幣的第一位皇帝,他宣布半兩錢是整個大秦帝國的標準貨幣。 一些人認為半兩錢的形狀是一種象徵。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天圓地方。因此,在發行貨幣的時候,秦始皇帝認為自己直接連接著天與地。 另一些人則認為,半兩錢的形狀是根據生產工藝的需要而造。半兩錢被鑄進模具當中,在澆鑄後需要挫磨錢幣的邊緣。 由於有這樣的方形孔,一整堆錢幣都可以穿在一根方形木棒上,可以同時對所有的錢幣進行挫邊。 ... 青銅空首布錢幣 來自中國晉國 東周,公元前5世紀 中國的鏟形錢幣。 這枚中國早期的鏟形錢幣形似鏟,其首中空,聳肩,尖足。早期的中國鏟形幣取相真實工具的形狀。鏟形錢幣和鏟具都是澆鑄到模具中製作的,但錢幣通常較小,所需的金屬比鏟具薄。 為了解決關於鏟形錢幣在中國發展的爭論,科學家們近來已經分析了鏟具和最早的鏟形錢幣的金屬成分。他們發現,用來製作鏟形錢幣的金屬與製作鏟具的金屬,有很大的區別。 最早的鏟形錢幣是周國皇室發行的。公元前7世紀晚期,或6世紀早期,周國在地理上是"中央王國"。在三百年里,鄰近的大多數國家也發行了鏟形錢幣。 鏟形幣的形狀、錢幣上的銘文和發現地使人們可能得知某些鏟形幣的特殊產地。有好幾百種不同的銘文,它們通常是某個地方的名字或鏟形幣的重量。這枚鏟形錢幣上沒有銘文。 ... 青銅壺(儀式酒器)來自中國山西省 東周,公元前5世紀 這對壺是在山西省侯馬的晉國鑄造廠製造的,這裡是北部的青銅鑄造地,成為了東周時期(公元前771-221年) 的青銅製造中心。在兩隻壺蓋的下邊緣,即花瓣壺頂的下方都有同樣的銘文。 銘文記載著公元前482年晉國和吳國會晤時,晉國大臣趙孟鑄造了此壺。在這次會晤中,兩國力圖簽訂合約,或結盟。 這對青銅壺上的紋飾是完全同樣的。每尊壺的壺身上都有四隻饕餮,或四張怪物的臉。這樣的設計通過在粘土上刻出花紋印版,並用浮雕的方式來裝飾。 八張臉的模具部分是用單獨的花紋印版做成的。花紋印版可以做出很多印圖,因此這種工藝是一種早期大規模生產的方式。許多這樣的模具已經在晉國鑄造廠找到。 ... 珍珠母嵌花青銅鏡 來自中國 唐朝,公元8-9世紀 鏡子是私人物品,通過鏡子光亮的一面,鏡子的主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容貌。在顧愷之的名作《女史箴圖》中可以看到宮廷女子使用鏡子的一幕,這幅圖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中,原作作於公元353年左右。 鏡子沒有鏡面的一面通常都有華麗裝飾。但是這樣的裝飾並不是用簡單的裝飾物,帶有宗教意義的鏡子可能早在公元前8世紀就出現了。 最早的鏡子出現在公元前兩千年,那時的鏡子往往是小鏡子,通常是沒有裝飾的青銅盤。漢朝時期,通過鏡子上的銘文和裝飾可以得知相關的宗教信仰,這關係著今生獲得好運,死後能夠永生。 唐朝時期(公元618-907年)的鏡子,其設計工藝明顯是延續於之前的朝代,有時也採用以前的鏡子設計,如:雕刻銘文,裝飾暗指整個宇宙的四象神獸,以及採用其它奇珍異獸的圖案。 同時也加上了新設計,包括在鏡子上嵌入珍珠母和琥珀。這面鏡子上有一對在荷花池中的鴛鴦,這是婚姻幸福的象徵。它有可能是一份結婚禮物。 ... 金銀錯青銅卣 來自中國 清朝,公元18世紀 古代模型複製品。 青銅器是在公元前1600年首次鑄造的。通常在儀式上使用,向祖先供奉食物和酒。成套的青銅器會與其所有者一同下葬。 皇帝及其后妃比重要貴族擁有更多陪葬的精緻器皿,重要貴族又比一般貴族擁有更多陪葬器皿,數量根據社會等級高低逐漸減少。 在墓穴和寶庫里發現了許多不同形狀的器皿,這讓我們了解到了它們的歷史和樣式的發展。 卣是商朝(公元前1500-1050年)至西周朝(公元前1050-771年)中期使用的儀式酒器。這件藏品是清朝(公園1644-1911年)時期製造的仿古卣,是西周時期更古老的卣的複製品,與真品極為相似。 複製品是為了表達對古代傳統的尊重,但是這件複製品使用的鑲嵌工藝並不是那個時代的。這件藏品大膽地運用了金銀錯工藝進行裝飾,在西周(公元前771-221年)以前都沒有將此工藝運用在青銅器上,也沒有用在這種器皿上。 ... 中國青銅鐘 來自中國 東周時期,約公元前6-5世紀 33號展廳 這件藏品最初來自於一組鍾,這組鍾中的很大一部分現在仍然存在,它們在侯馬(位於今天的中國山西省)的晉國鑄造廠製造。 音樂是古代中國宮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宮廷典禮和儀式奏樂的傳統已有很悠久的歷史了。鼓和鍾都在奏樂中使用。隨著青銅鑄造的出現,公元前7世紀產生了小鍾,而大鐘在幾百年後才流行於世。 此鐘被稱為鎛,是使用型模製作的。這種模具是用粘土做成的,將熔化的金屬灌入模具當中。為了讓所有鐘上都有同樣的紋飾,製作者製作了特殊的花紋印版,讓完全一樣的圖案出現在鐘的表面。一種印版可以使用多次。因此,鐘上的所有窄邊都是用相同的蟠龍紋,這樣的蟠龍紋都是用單獨的印版製作的。 這個時期中國北部的青銅鑄造集中於晉國,該地區因工藝精湛的鐘而聞名,就如這件藏品,青銅鑄造術也說明了機器生產的方法已經成為了典型的工藝。 ... 中國漢漆杯 公元4年 33號展廳 這隻漆杯在朝鮮出土,漢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時期,中國在朝鮮設立了幾個郡(軍隊指揮官或郡長管理下的地區)。 此杯呈淺橢圓形,長邊上有一對杯耳,杯耳表面有一層鍍金青銅。漆杯表面刻畫著有角的鳥類圖形,就像是鑲嵌在青銅器上的紋飾。 迄今為止,在中國最早發現的漆器製作於公元前7000年左右。出土文物有商朝時期(約公元前1500-1050年)裝飾著精緻圖案的出土漆器和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年)大量生產的優質漆器。直到漢朝時期,漆器業在政府的管理下產生了,使用了早期批量生產的生產方式。 這隻漆杯就是當時漆器生產的證據。銘文被巧妙的雕刻在杯子的邊緣上,從而得知這隻漆杯於公元4年在蜀國(今四川省)的西工作坊為皇帝而作。 漆器的製作會指定工匠們負責生產製作的每一個環節:製作木胎,上漆,面漆,杯耳鍍金,繪圖,最後打磨。工廠里還會指定檢察員、監督員和代表。 漆器需要塗上很多層漆,每一層都需要乾燥的時間,這也證明了當時的裝配生產線和專業分工配合十分默契。 ... 中國明朝紙幣 公元1375年 68號展廳 1368年,中國的蒙古統治者奪取政權後,明朝統治者試圖恢復使用青銅幣。然而,並沒有足夠的金屬可以用來製作青銅幣,於是用桑樹皮製造的紙幣便產生了。 這些紙幣由戶部在整個明朝發行,但是通貨膨脹使其很快就貶值了。通貨膨脹的影響極具破壞性,使得多年來國家發行紙幣的公信度受到猜疑。 直到19世紀50年代,一位中國皇帝才敢再次發行紙幣。 這張紙幣上方寫著(從右至左):"大明通行寶鈔"。這行字下方寫著紙幣的面額為"壹貫",這兩個大字的下面畫著壹貫的圖案,壹貫為1000枚青銅幣,分成了10串,每串為100枚青銅幣。 最下邊長長的文字說明了紙幣的使用方法,並警告偽造者將受到嚴懲。龍是皇帝的象徵,紙幣的邊緣用龍的圖案裝飾。 明朝紙幣的使用時期通常是指洪武統治期間(公元1368-1398年),他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也稱其為明太祖)。 朱元璋是一位民族英雄,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領導人們反抗蒙古暴政並取得勝利,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明朝。 ... 中國周朝儀式器具(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 33號展廳 簋是盛食物祭品的儀式器具,使用於中國商朝和整個周朝時期。 公元前1050年,武王推翻商朝(約公元前1500-1050年)建立了周朝。青銅器上長長的銘文記載了這次戰役和之後的事件。 這麼長的銘文僅偶爾鑄刻在商朝時期的青銅器上,但是這種做法到了周朝確得到了大力推廣。青銅器上鑄刻的銘文是為了傳達所有者在政治上和社會上的成就。如今,它們成為了重要的歷史文獻。 這件器具里的銘文,記載了武王的兄弟康侯和沬司徒,因論功行賞獲得了魏國(在今天的河南省)的領土。銘文還記載了,商朝殘存者發動的叛亂,周王成功將其鎮壓,銘文幫助我們得知了這場叛亂的時間。 ... 貝幣 商朝和周朝,公元前16-8世紀 中國最早的貨幣。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包括中國、非洲和阿拉伯半島,貝殼都曾被當作貨幣使用。在中國,在商朝(公元前16-11世紀)和周朝(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221年)時期的骨頭和青銅器上發現了一些銘文,它們記載著 "貝幣禮物"、"國庫中的貝幣"、"貝幣的搶奪"、"貝幣的使用"和"貝幣的賞賜"。 考古學家發現貝幣的發行與周朝疆域和貴族土地的逐漸擴大是同時發展的。沿海地區貝幣的自然供給不能滿足內陸地區不斷增長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骨頭、動物的角、蚌殼、石頭、粘土、鉛、青銅、金、銀來仿製貝幣。 然而,不是所有的貝殼和仿製貝幣都可以作為貨幣使用的。貝幣也能作為裝飾品使用,例如裝飾在衣服上。在墓穴中發現了一些貝殼和仿製貝幣,它們被用作死人的陪葬品。 ... 真武和其它道教神龕 來自中國東南部,浙江省,龍泉窯 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6年 這座壯觀的神龕展現了三層新月形天界中的神、守護者和神仙。在最上層的壁龕內的是真武(技藝精湛的戰士),他是廣受歡迎的武神,也是北極星的統治者。他身披帶翼盔甲,腳踏戰靴,騎著一匹神奇的生物駕馭在雲層之上。 真武,是明朝的守護神和守衛者。因此,他被置於神殿的最高層。永樂皇帝(這座神龕於永樂四年製造)和他的父皇(明朝的創建者)把他們在戰爭中所獲的成就,甚至是權力的獲得都歸功於真武神。真武可以救人於天災、斬妖、賜子和延長壽命。 神龕的第二層是三清和兩個較小的塑像——金童玉女。中間的三人是道教神殿中地位最高的神。正中間的是元始天尊,右側是靈寶天尊,左測是道德天尊(神化的老子(公元前604-531年)——著名道教創始者)。在神龕的最下層,玉帝位於正中央,真武居右,其它道教的神居左,還有兩個較小的守護者。 像這樣的神龕模型製作於元朝(公元1279-1368年)和清朝(公元1368-1644年)時期的中國。這件藏品是現存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神龕之一。它是一件道家和眾神的藏品,其分組運用了佛教的藝術風格。人像是鍍金和上漆的,神龕上塗上了厚厚的一層青瓷釉。在神龕的背面有九個孔,還刻著一句銘文"永樂丙戌造鄞吉日",意為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1月吉日造。 ... 鍍金青銅曼荼羅 清朝,公元17-18世紀 這件精緻的青銅曼荼羅是漢藏風格的物品。清朝時期在中國製造,但呈現的卻是藏傳佛教的元素。這件鑄造品就如同一朵石榴花,與蓮花樣式的印度鑄造品有點相似。 佛像與裝飾合為一體。在花壇的中央有一尊佛像,其佛教頭銜為本尊。他與其般若,即智慧纏繞在一起。20尊佛像環繞著本尊和他的般若,每片花瓣上有兩三尊小佛像立於圓鼓,即祭壇前方。 花瓣上刻有佛像和各種符號,包括:馬、大象、輪子、香爐、水罐、仗、傘、緞帶、天蓬和寶石。 ... 黃金劍柄 東周,公元前6-5世紀 非常精緻的透雕鑄金劍柄。 在古代中國,金銀並不像在西方那樣是帶有權貴色彩的材料。而玉和青銅更為珍貴。黃金通常用來做裝飾,鑲嵌或鍍在青銅器或漆器上面,在器皿或其它單件物品上很少用黃金做裝飾。 然而,東周時期(公元前771-221年)黃金的使用範圍開始擴大,金器的製作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於卓越的青銅工藝,人們不再利用敲打成形的工藝而是使用模具來製作黃金裝飾物和其它物品。 這件黃金劍柄的兩面都有明顯的線條,從而得知它很有可能是在兩個模具中鑄造的。它的頂部與劍柄和劍刃相接處都向外凸出。劍柄是鏤空的,其兩面都裝飾著著名的"蟠龍紋"。 黃金劍柄易碎,有可能不是用作真正的劍柄。製作這個劍柄可能是用於展示或置於墓穴中陪伴亡者。 ... 陪葬瞭望塔模型 漢朝,公元25-220年 在漢朝時期,富人死後會用實物或複製品陪葬,以裝飾他們的墓穴。墓穴中會有模型建築、動物和僕人,為死者營造其身前所享受的環境。 這座瞭望塔是權力和威望的象徵,表明墓穴主人是一位富裕的地主。許多富裕的家族會修建瞭望塔,保護他們的家人和土地。 陶工用陶器製作了這座瞭望塔,並在表面覆上塗了鐵色的鉛釉,然後送入800攝氏度左右相對較低溫的火中燒制。在埋藏多年後,由於與泥土中的水分接觸,原來深綠色釉的顏色發生改變,成為了現在的淡黃色,並像水中的油一樣閃閃發光。 這件獨特的瞭望塔建在水面之上,也許是池塘或護城河,因為瞭望塔的底座邊緣上有幾條大魚。整座瞭望塔由類似高蹺一樣的塔角支持。 穿著典型漢朝服裝的人,將身體從打開的窗戶探出。塔頂鋪有挑檐,窗戶都採用格子窗。 ... 玉琮 新石器時代, 良渚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 一件重要的陪葬玉,刻有臉孔形狀的圖案。 公元前3千年,一批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群居於中國江蘇省,形成了如今所說的良渚文化。他們擁有非常精緻的玉製品、陶器和石器。 他們使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玉禮器:一種是圓盤,後來被稱作璧,另外一種是管,後來被稱作琮,玉琮有方形截面,中間穿有一個圓孔。 毫無疑問,璧和琮都具有重大的意義,雖然對於璧和琮的含義和用途有很多說法,但它們至今仍然是一個謎。璧和琮一般都被大量埋藏,僅僅一座墓穴中就有25個璧和33個琮。 大部份玉琮的角都裝飾有臉孔,由眼睛和平行條表示。這種設計是複雜的獸面雕像的簡化形式。 玉琮的製作過程相當複雜,且要耗費許多時間。因為玉不能像其它石頭一樣劈開,所以必須要用硬的磨砂進行加工。 這件玉琮呈長形,也許是其所處時代內非常重要的一件玉琮。 ... 玉面 新石器時期,約公元前2000年 一面精雕細琢的玉面人獸臉。 這塊玉雕將人獸臉和大獠牙相結合。玉臉用精細的線條雕刻,表現出清晰的輪廓。頭髮則以小卷紋和線條表現。 在中國出土了大量類似的玉面,它們主要來自新石器時期。在整個中國早期歷史中,它們成為了令人們相當好奇的對象:收藏於後來的朝代,在某種程度上,又被後來的雕刻匠仿製。 在中國南部江西省的一座公元前1300年的古墓中出土了一尊這樣的玉面。另一尊玉面,則出自中國北部陝西省西安附近的一座公元前10-9世紀的東周古墓。我們並不知道這些裝飾品,對於新時期時期製作這些物品的人們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在後來的朝代中誰選擇了這些裝飾品來陪葬。 ... 東周玉飾 東周時期,公元前5世紀 用整塊玉石雕刻而成。 這件四環玉飾是作腰帶裝飾或垂飾之用。玉石是很難製作的材質,而這件玉飾沒有用任何物品連接,展現了高超精湛的技藝。玉石有許多特質使其在古代中國備受人們的珍視,硬度正是其中之一。 這件飾品很顯然屬於社會地位高的人。在曾國統治者曾侯乙的墓中出土了一件類似、但更為精美的玉飾。曾侯乙葬於公元前433年左右。曾侯乙墓發現於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市的擂鼓墩。 曾國是楚國統治下的一個較小的諸侯國。在曾侯乙的大型墓葬中,不僅發現了他的棺材和陪葬者(命令他們在死後伺候主人)的棺材,還在另一個墓室和存放戰車零件和武器的房間中發現了13副棺材。 在這個墓穴中還藏有一套華麗的青銅鐘,青銅鐘是儀式樂器。漆器、玉器和黃金等珍貴文物也證明了他的財富和地位。 ... 帶有紋章圖案和銘文的克拉克瓷碗 來自中國,江西省,景德鎮 明朝,約1600–1620年 這隻瓷碗上繪有四個紋章盾,盾上有一隻長著兩個人頭和五個怪獸頭的多頭蛇。盾兩旁的飄帶上印著一句拉丁格言"Septenti nihil novum" (智者知其不知)。其餘的裝飾圖案都屬中國風格。 這種西方設計的確切來源還不得而知。人們曾拿瓷碗上的多頭蛇與卡米洛•卡米利(Camillo Camilli)的作品"Impresse Illustri"(作於1586年,維也納)中的印刷插圖里出現的多頭蛇,以及澳門聖保羅大教堂石頭外牆上所雕刻(1620-1627年)的多頭蛇作比較,然而,這些多頭蛇都沒有出現在盾牌上,也沒有拉丁格言。 這種特別的設計大約在17世紀的葡萄牙、荷蘭和伊朗出現,這表明,明朝晚期特許商品的銷售範圍更為廣泛。在葡萄牙里斯本的桑托斯王宮中,與此藏品有相同圖案的一個盤子組成了稜錐形天花板的一部份,天花板上以明朝瓷器作為花飾。 在葡萄牙國王胡安•曼努埃爾一世(Don Manuel I)(1495-1521年在位)及其繼承人的收藏品中,這是唯一一件是帶有歐洲圖案和銘文的中國瓷器。 1638年,威廉•克萊茲•海達(Willem Claesz Heda)(約1594-1681年)將一隻相同的瓷碗畫進了後來的荷蘭靜物油畫中。17世紀下半葉在伊朗仿製的一隻瓷碗與這件藏品極為相似,現存於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中。 ... 清朝雕漆鼻煙壺 來自中國,北京 清朝(公元1736年-1795年) 鼻煙是將菸草研磨成粉並加入香料,不需要用嘴吸和咀嚼,只需用鼻子吸入。吸鼻煙的習俗很可能是17世紀中期由歐洲耶穌會士傳入中國。鼻煙的流行,刺激了雕刻精美的彩繪瓶或鼻煙壺的生產。 鼻煙壺被裝入口袋或小絲綢菸袋中,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配件。 漆是從漆樹的樹脂中提取,自新石器時期起,中國就已將漆用於實用和裝飾目的。要使一件物品不透水,就必須要刷很多層漆。而要達到雕刻所需的厚度,可能需要刷多達150層漆。 紅色是雕漆最常用的顏色。硃砂為著色劑,硃砂來自汞,被認為有特殊的力量。 在儒家思想中,所有的孩子,特別是男孩,是完成家族和祖先的使命、祭奠和儀式的頂樑柱。 "百子圖"表現了人們對多子多福和富裕的渴望。畫面上的孩子看起來像是在自由玩耍,但他們中的多數人都參與了具有象徵意義的遊戲,象徵著未來官場生活的成功。 培養男孩是至關重要的事情。經過成功的教育,年輕男子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並獲得高官厚祿,為家族帶來榮耀與發展。 ... 漆盒 來自中國南部,江蘇省,海州 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一個精緻的梳妝盒。 至今發現的最早的漆器可追溯至約公元前5000年。商朝(公元前1500-1050年)和周朝(公元前1050 -221年)的出土文物表明了漆器生產和裝飾的工藝越來越精湛。到了漢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漆器的生產成為一項集中管理的產業,在官辦作坊里開始有專業勞工,並大規模生產。 漆器的生產需要幾個特殊的步驟,並且採用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首先,通常挖空一塊木頭來製作模心,有時也用紡織品來做模心(就如這個梳妝盒)。然後塗上很多層漆,每層漆都需要幾天時間風乾然後才能塗下一層漆。待最後一層漆乾燥後,把它交給專門做紋繪或雕刻花紋的工匠進行雕刻、鍍金,最後打磨。 這個漆盒上繪有雲紋,內鑲銀飾。在繪製的卷形線條中可以看到神奇的天堂造物。在顧愷之的名作《女史箴圖》中,可以看到宮廷女子使用的梳妝盒與這件藏品相似。這幅《女史箴圖》的摹本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中,原作作於公元353年左右。 ... 阿彌陀佛大理石像 來自中國北部,河北省,韓翠村,崇光寺 隋朝,公元585年 雕刻有題辭。 儘管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但是佛教是外來宗教,其宗教教義與中國傳統的價值觀有時會發生衝突。佛像經常與中國的圖案相結合,反映出佛教的適應性和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公元4世紀到14世紀的大部份中國雕像都是佛像。隋朝(公元589-618年)的兩代皇帝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據史料記載,他們曾創造和修復了許多佛像。這尊阿彌陀佛大理石像(又被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佛陀)就是其中的一件作品。 根據蓮花基座上的銘文可知,這尊大佛於開皇5年(公元585年)被供奉在河北省韓翠村的崇光寺。 佛像的雙手已經丟失,但右手原本應該是向上抬起、手掌向外施無畏印,左手稍低、施與願印。阿彌陀佛大理石像外形非常堅固,佛衣有非常平整的褶皺,具備隋朝佛像的典型特徵。 彌陀佛大理石像最初由一尊較小的站立菩薩(得道聖人)陪伴。菩薩雕像現藏於東京國家博物館(Tokyo National Museum)。 ... 青花如意耳抱月瓶 來自中國,江西省,景德鎮 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 這件抱月扁壺或朝聖瓶瓷器採用藍色釉下彩,兩面都描繪有開花結果的荔枝枝條。 青花如意抱月瓶的底部周圍有白色裝飾波浪,絲毫不受底邊的限制;頸圈處有一對如意耳,瓶頸上伴有荷花垂飾;邊緣和手柄都經過裝飾。考古學家在景德鎮珠山東門頭的永樂地層出土了類似的優質抱月瓶。 這件抱月瓶的造型由早期的外國船隻演變而來。漢唐時期的瓷器仿製品受到皮包或"朝聖瓶"的啟發。近東地區的玻璃也採用這種造型,敘利亞傳統的低溫燒制瓷器也採用這種外形。 荔枝樹在中國南方廣泛種植,但由於氣候的影響,不能在北方生長。荔枝樹一年四季常綠,春天開非常小的花朵。在這件瓷器上可以明顯地看到,開花不久後結出許多紅色的果實。 明朝時期,中國南方地區的人們飲用用荔枝釀製而成的酒。據大受歡迎的浪漫主義明朝戲劇《牡丹亭》(1598年作)記載,欽差大臣的侍從在一次演講中曾提到荔枝釀酒。 因為這件抱月瓶是用來奉酒和盛酒的,所有它有可能曾經盛過荔枝酒。荔枝也是吉祥的象徵,代表喜得貴子的美好祝願。 ... 廣州海濱地區西方貿易辦事處的大酒碗 來自中國,江西省,景德鎮 清朝,約1780-1790年 這個大酒碗的外部圖案描繪的是建在廣州珠江河畔的外國貿易站的景象。在畫面中,倉庫之外有6個國家的國旗,在高高的旗桿上飛揚,表明了這些建築是被荷蘭、英國、瑞典、法國、奧地利和丹麥的東印度公司所租用。 中國商船停泊在碼頭,中國和歐洲商人在碼頭進行商業交易,歐洲商人可以通過他們的三角形帽子和禮服大衣辨別。大酒碗內部是一個花籃,裝飾有鮮花圖案。 1715年起,中國政府將廣州設為唯一的開放港口,與西方進行官方貿易往來。這裡展示的工廠建在城牆和珠江河畔之間的狹窄土地之上。儘管工廠的正面都比較窄,但每一棟建築向後延伸約300米。這些建築被歐洲人稱為"hong",因為廣東話"商行"的"行"發音為"hong",因此,這些酒碗在西方也被稱為"hong"碗。 因為歐洲商人不允許正式進入廣州城,所以他們在交易季節(大約6月至12月)居住在這些租來的貿易站里,並在此辦公。在歐洲商人停留期間,他們的船隻都被卸除武裝,停泊在黃埔島。小型中國船隻將貨物和商人從淺水區運送到碼頭。 中國翻譯人員最開始是用葡萄牙語與外國商人溝通,之後使用洋涇浜英語。人們認為直到18世紀末才有英國人掌握漢語。 1760到1800年,廣州海濱地區多次出現在油畫、水彩畫和雕刻作品中,由此記錄了廣州海濱地區不斷變化的景觀。這些於1743年以西方風格重建的倉庫,其建築細節也因此表明了這些景觀所處的時間。 儘管有的酒碗採用早期的非當代繪畫和版畫設計,但旗幟的外觀或殘缺的特殊旗幟同樣可以幫助我們精確地找出這些景觀所處的年代。 大碗上描繪的貿易站的建築細節也出現在大英圖書館收藏的一幅8米長的畫卷中。該畫卷在中國完成,由一位匿名中國畫家於1760到1770年間為西方市場繪製,展示了從黃埔到廣州城的景象。 ... 北宋汝窯酒瓶 來自中國,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 北宋,公元1086-1125年 清涼寺是河南省寶豐縣主要的汝窯生產地,陶工於公元1086年至1106年或1125年的20-40年間在此生產了精美的青瓷釉瓷器。考古學家在清涼寺出土了類似的酒瓶。 曾在南宋朝廷任職的官員周密描述,在高宗皇帝(公元1127-1162年)的一次尋訪中,他曾敬獻給高宗皇帝許多彌足珍貴的禮物,其中包括16件汝窯瓷器。而周密列舉的清單上就有和這件一樣的汝窯酒瓶。汝窯瓷器首次生產,其地位就明顯高於其它大部分瓷器。 這件酒瓶瓷釉顏色讓人想起在中國備受歡迎的古代玉的外觀。據宋朝的作者描述,汝釉含有瑪瑙粉,瑪瑙粉在本地開採,然後運送到清涼寺燒窯。這種釉呈現精緻的藍色,因為採用了溶解的鐵氧化物以及少量的二氧化鈦。 汝窯陶工似乎還熟練地在面積狹小的橢圓形窯內用木材燒制瓷器,而此時中國北方大部份的窯都用煤燒制瓷器。 汝窯瓷胎為淺灰色,比較薄,外加一層較厚的青瓷釉,用低溫火(1200-1250攝氏度)燒制。陶工會密切地監控燒制溫度,清涼寺燒窯出土的火照(火溫檢測器)證實了這一點。工匠還會在燒制瓷器的匣缽外壁塗抹一層耐火泥釉,以利於保持內部溫度平衡。 ... 天地會會員信物錢 這枚金幣中間有一個方孔,兩面均有銘文,讓人聯想起中國傳統的銅合金幣。但是,這枚金幣的八角形狀和銘文都告訴我們它非常特別。 錢幣正面刻有"洪英通寶"(上—下—右—左)四字,意為洪英通用的貨幣,其中"洪"字與天地會聯繫在一起。 錢幣背面的銘文更為複雜,從右到左是"三文"字樣,意為"三枚錢幣",暗指要攜帶三枚錢幣作為天地會會員的標誌。上方和下面的漢字可以擴展為"順天行道"和"忠心義氣",均為天地會的口號。但是這些字都以簡化形式書寫,只有入會者才了解其意。 這枚錢幣的形狀可以用"四面八方"描述,意為"到處"。 ... 俄文刻字銀錠 清朝,19世紀30年代 清朝時期,小額支付採用圓形方孔的中國傳統銅合金幣,而大額支付(如稅金)通常要用到銀錠。中國不同地區使用的銀錠形狀各不相同,而經驗豐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它們大概來自哪裡。銀錠上的銘文包含有更多詳細信息。 這一類2盎司的小稅銀錠因其形狀和原產地被稱為"甘肅腰錠"。 銀錠上的兩個中文印字表明它是韶銀匠在甘肅禮縣製作。 中文上方還印著一圈俄文:SEMI T PR. SEREBRA (Semipalatinskii Tamojnoi Probirnoi Serebra),我們由此可知,這塊銀錠曾穿過中國邊界,並經過了塞米巴拉金斯克海關金屬檢驗所(Semipalatinsk Customs Assay Office)。 這枚會員信物的設計採用了天地會古老傳統的關鍵元素,將其製作成為精美的當代錢幣。 ... 陶瓷羅漢 來自中國北部,河北省,易縣 遼國(公元907-1125年) 佛祖的弟子。 這尊陶瓷羅漢像製作於遼國,沿用了唐朝(公元618-906年)發展起來的雕刻傳統。人們認為,這尊羅漢像與另外七尊羅漢像都是在中國北部河北易縣的一個山洞中發現的。 目前,除了一尊羅漢像外,其他幾尊羅漢像都收藏在西方國家的博物館中。 羅漢(梵文:arhat)是佛主的一名弟子,擁有神奇的力量,獲得永生,以弘揚佛法。在中國,羅漢通常以"16羅漢"出現。 整套羅漢像一般沿寺廟入口處的側牆排列,或兩個一組列於主佛像的兩旁。為了表示對佛法中的人性和慈悲的尊重,羅漢像通常造型不一,各具有其鮮明的特點。這尊羅漢像面相平靜、嚴肅,也許代表了有教養人士渴望獲得啟迪的願望。 這尊羅漢像採用唐三彩上釉。黃色僧袍上的袍帶表現出僧人所穿的雜布衣服是一種謙遜的象徵。 ... 唐朝銀杯 唐朝,公元8世紀 玉石和青銅歷來被中國人視為最珍貴的材料,而金和銀的評價則不高。然而,金銀器皿逐漸從中亞和更西的地區傳入中國。 漢唐時期(公元220-618年),用這些貴重材料製作宗教物品及後來的非宗教物品的想法大受中國北方非漢族佛教統治者的推崇,而這種用途也漸漸在中國上層社會之間廣泛流傳。 就如這個銀杯上的狩獵景象,臨摹了國畫、漆繪和墓室壁畫。騎射手經常出現在唐朝的人工製品上,例如來自亞洲中部吐魯番的織花絲綢和印花絲綢。 簡單的花紋採用精細的線條,置於素雅的背景之中。如果沒有這麼多紋理是無法將光滑的花瓣和葉子從表面未加裝飾的杯子上區分出來的。精細的圓孔背景將這種紋飾襯托得更加突出。 這種簡潔的植物帶有類似棕櫚葉飾的花朵,是最初源自近東地區的唐版圖案,但在中國傳統中已有三個世紀的歷史了。 ... 東周守護者木雕 東周時期,公元前4世紀 一尊神像? 這樣的雕像,被作為守護者放置在湖南省和湖北省境內的楚國古墓中。公元前771年,西周朝滅亡前,楚國的歷史還不為人知,楚國統治者向東逃亡,不再統治一個統一的國家。 從此時起,楚國成為了諸侯國中的一股強大勢力,直到戰國時期(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都一直占據著中國的大部分領土。 楚國沿襲了周朝的許多禮儀習俗,當然其本國也有豐富的信仰和風俗(事實上,當時北方人認為楚國人並非中國人),南方人有許多敬畏的神靈。宗教人士常常調解南北方矛盾,並與他們交流。 楚國以其悠久的雕刻傳統和木雕工藝而聞名,其中包括許多現實動物的雕塑,如鶴和鹿等。 ... 釋迦牟尼鍍金青銅像 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 公元8世紀,西藏王邀請佛教僧侶修建寺院,並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土地上傳播佛教。最終,佛教掌握了很強的勢力,吸收當地信徒。中原佛教和藏傳佛教的聯繫由來已久,公元9世紀,中原和西藏佛教僧侶談判達成和平條約。 從那以後,很多中國皇帝,尤其是明朝和清朝時期(1368-1911年)的皇帝,都受到佛教僧侶神賜能力的鼓舞,成為了藏傳佛教忠實的支持者。 這尊歷史著名的釋迦牟尼佛像,複雜的設計和金屬鑄造工藝,彰顯中原佛教和藏傳佛教的融合。它是現存的15世紀早期最大、最華麗的中藏佛教風格的青銅器之一。 這尊青銅像分三部分鑄造:佛像和雙層蓮花座、矩形階梯式基座以及圖案為火焰和纏枝花紋的橢圓光輪背景。佛像的姿勢表明著釋迦牟尼抵擋住誘惑,獲得了安寧和真理。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travel/qxmanyr.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6450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彰化芬園手臂瘦身中醫診所草屯減肥不傷身的中醫減肥方法溪湖減重門診和美減肥中醫推拿法
大葉大學附近推薦減肥中醫調理 溪州減肥中醫推拿法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彰化中醫診所推薦彰化芬園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方式 大葉大學附近推薦減重不傷身的方法 和美減肥減重瘦身有效實例很多的中醫診所國姓鄉大腿瘦身中醫診所 竹山有效的中醫減重配方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彰化中醫減重門診永靖有效的中醫減肥方式 彰化內分泌失調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健康輕鬆減重不復胖推薦鹿港中醫減重門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絕佳好物推薦 的頭像
    絕佳好物推薦

    絕佳好物推薦

    絕佳好物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